孔子雕塑我國尊孔行為來源
孔子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教育家,其一生夠在從事教育行業,相傳弟子三千,著名者達七十二人,因此在我國歷史上就有文拜孔子的習俗,在我國多地大肆修建孔子雕塑,弘揚孔子的教育和精神。
孔子在生前的時候周游列國,有的時候競如喪家犬,晚年的時候不得不設帳受徒,在修訂六書中。了卻了坎坷的一生,孔子死后的第二年的時候,魯哀公可憐孔子,于是命令將其故居設立為廟,這就是最初的孔廟,與現在的孔廟相比,那個時候的孔廟顯得簡陋很多,只不過是廟屋三間,所收藏孔子生前用的“衣冠琴車書”等等,也是這個時候開啟了孔廟的興盛。
孔子在我國歷史上在漢武帝時期走上了唯我獨尊的地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思想內榮非常的適合當時社會的需求,從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開始,孔子所受的禮遇日甚一日,在不斷的抬高孔子地位的同時,對孔式子孫的優待也成為歷代尊孔的一項重要內容。
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玄風大煽,名教衰敗,但孔子所受的尊崇仍然有增無減,南朝宋孝武帝曾下詔建孔子廟,北魏太和十六年,孝文帝下令改稱孔子為文圣尼父,北周靜帝大象二年,又追封孔子為鄒國公,隋文帝一統天下后,在開皇元年,尊孔子為先師尼父。
兩宋時期重文輕武.儒教鼎盛.統治者更加尊崇孔子。宋太祖下詔用一品禮祭祀孔子。時宰相趙普號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足見儒學與當時政治統治的密切關系。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赴曲阜祭孔:“幸曲阜縣,諧文宜王廟.靴袍再拜。幸叔梁繪堂。近臣分奠七十二弟子。遂幸孔林,加縊孔子為玄圣文宜王。
明代對孔子的尊崇表現為對衍圣公的大加優禮.提高了衍圣公的官爵品位,又時加賞踢.遠遠超過了前代。但對于孔子本身的尊崇卻有所限制.世宗嘉靖在位時.廢除了孔子受封的王號,取消了塑像,降低了原來用天子之禮祭祀的規格,只稱作“至圣先師’。然而有明一代,為了鞏固統治,十分重視程朱理學的官學化.從而提高了儒學的政治地位。早在洪武時期.皇帝就下令在科舉的鄉試、會試中一律采用程朱一派理學家對儒家經典的標準注本.竭力提高程朱理學在官方學說中的地位。此后相當長的時間內.程朱理學成為明朝科舉取士的惟一學術根據.成為籠絡天下人心的唯一憑借。明代各地建立的孔廟、文廟達1500多個。
綜合上述以孔子儒學思想適合了整個封建時代各個時期統治階級的需求,歷代帝王均給孔子冠以神圣、智慧的頭街,孔子也成為了民間信仰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是上層社會還是民間信仰中,都把孔子神話,通過孔子雕塑祭祀他。
推薦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銅關公雕塑款式和擺放
-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
- 校園雕塑的作用
- 作為設別系統的城市雕塑
- 廣場雕塑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
-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
-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別
- 雕塑廠家如何設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
-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