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郎婦銅觀音像|馬郎婦觀音銅像的來歷
在我國佛教寺院中觀音有三十三中化身,其中的魚籃觀音和馬郎婦觀音造型上基本相似,但是代表的寓意和背后的故事卻大相徑庭,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馬郎婦銅觀音像背后的故事吧。
在唐朝的憲宗元和十二年,陜西某地突然出現了一個十分美貌的提籃賣魚少女。當地的少年見了,都爭著想娶為妻子。于是少女就向所有的求婚者提出要求:如果有人能在一夜之間背誦出《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我就嫁給他。
到了第二天清晨,能背誦普門品經的人竟有二十人之多。少女說我一個女子怎么能許配二十個人哪。于是少女又給這二十個少年每人一部《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說誰能在一夜之間背誦出,就嫁給誰。
到了第三天清晨,又有十位少年能通順地背誦金剛經。于是少女又給這十位少年每人一部七卷本的《法華經》,說如果有人能在三日內熟誦出七卷《法華經》,我就嫁給他。到了三日期限,只有一位姓馬的少年能熟背《法華經》,于是提籃賣魚的這位少女就答應嫁給這位馬郎。
按照當時的風俗,舉辦了隆重的婚禮。當把這對新婚夫婦送進洞房時,提籃賣魚的這位少女說自己身體感到有些不舒服,請馬郎暫時出洞房,讓她休息片刻??墒?,未等參加婚禮的客人散去,這位賣魚的少女竟死去了,而且眼看著少女的尸體就腐爛了。于是只好立即將少女埋葬了。
這時候來了一位老和尚,要求見馬郎婦,人們告訴他馬郎婦已經死了,但是老和尚非要看馬郎婦的墳墓,到了墳前老和尚用手中的錫杖很快就把墳撥開了,等到把棺材打開,根本沒有少女的尸體,老和尚便當場向群眾傳播佛法說:這說明你們還不知道世上還有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佛、佛法和僧侶,這是真理的化身。你們如果不明真理,就會犯下罪障,產生種種惡報。這位嫁給馬郎的賣魚婦,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菩薩是用這種方法來教化、啟迪眾生明白真理,普濟眾生。于是當地人們根據馬郎婦的造型制作了馬郎婦銅觀音像,家家供奉馬郎婦觀音銅像。
推薦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銅關公雕塑款式和擺放
-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
- 校園雕塑的作用
- 作為設別系統的城市雕塑
- 廣場雕塑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
-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
-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別
- 雕塑廠家如何設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
-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