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的用途和名字的來歷
文章出處:新聞資訊
人氣:248發表時間:2020-05-07
后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百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后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度133厘米,重達832.84公斤。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后母戊鼎初為鄉人私掘,因體積過大,為防日軍搶走,將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銅鼎從南京調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至今。
經研究考證,鼎回腹內壁銘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的廟號。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鑄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經測定,鼎含銅84.77%、錫11.64%、鉛答2.79%,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
因鼎腹內有銘文“司母戊”三字(或釋“后母戊”)而得名后母戊鼎。通過研究考證,鼎腹內壁銘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jǐng)的廟號,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做,是已發現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
上一篇:司母戊鼎在我國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下一篇:中國鼎文化介紹,彌補你不知道的文化背景
推薦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銅關公雕塑款式和擺放
-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
- 校園雕塑的作用
- 作為設別系統的城市雕塑
- 廣場雕塑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
-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
-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別
- 雕塑廠家如何設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
-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