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雕塑|用手藝傳承民俗文化
民俗像是不成文的規矩,讓我們離不開它,并且遵循它。在現實生活里我們都能看到民俗景觀小品雕塑,民俗是我們經常不能回避的。在逢年過節、穿衣吃飯、婚喪嫁娶、人際交往中,我們總是要自覺不自覺地依照一些約定俗成的方式去做。然而,在現實急劇變化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遇到和見到的卻是許多傳統民俗在不斷地變遷,有的傳統民俗已經消失和瀕臨消失,有的雖有保留卻有所改變,有的則變了味,我們似乎難有一一個穩定的可以依從的民俗。
我們應當如何認知民俗的傳承與變遷,傳統民俗是否有保護發揚的必要。特別是能夠作為我們民族、地方標志性的民俗,比如春節應該怎么過、舉行什么樣的婚禮,這樣的許多傳統良風益俗是不是應當繼續傳承和發揚呢。
民俗是民眾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活生生的文化,這種活生生的文化有傳承性,也具有變遷性。許多民俗事項形成于很早的年代,是在世代人們的生活實踐中,經過傳承、變遷和發展留傳到今的,傳承到今的傳統民俗也在面臨著變遷。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的歷史潮流使一些傳統民俗的社會生活基礎發生了變化;文化交流、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政治變革促使傳統民俗文化逐漸變遷,甚至引起傳統民俗的劇變。
現在,傳統民俗及其變遷基本上具有三種狀態:(一)經大的變遷,比較完好地保留著的傳統民俗,可以稱之為原生態民俗。蒙古族的祭敖包民俗在牧區仍比較完整地保存到今。還有一些節慶、飲食等民俗也保持了古老的形態。這些原生態民俗蘊藏著人們早期的文化信息,是難能可貴的。( 二)傳統民俗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變遷中的民俗,可以稱之為復合態民俗?,F在,傳統民俗都不同程度地和現代生活相結合。
如:在婚禮上,請樂隊伴奏,請專業歌手唱歌的多了,民間歌手展示的少了;先穿婚紗和西服,再商本民族服飾,這種衣著方式體現了婚禮中傳統和現代的相融合。雖然過著傳統節日春節,但是人們過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人家已不再為年夜飯而忙碌,在飯店定一桌飯菜,一家人也是其樂融融。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人們之間見面拜年的少了,電話拜年的多了。這是變遷的具體表現,能看得出傳統春節也已經和現代生活相結合。傳承到今的傳統民俗文化,很少能見到原汁原味的樣子,大部分已經與現代生活相融合。
推薦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銅關公雕塑款式和擺放
-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
- 校園雕塑的作用
- 作為設別系統的城市雕塑
- 廣場雕塑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
-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
-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別
- 雕塑廠家如何設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
-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