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銅雕塑的背后真相
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朋友可能對里面的桃園三結義情節非常的熟悉,也是銅雕廠家塑造的人物雕塑景觀小品的素材之一,到了現在很多人們結為異性兄弟的時候也是參考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
漢靈帝中平元年張角發動了黃巾起義,其中一軍入侵幽州邊界,幽州太守劉焉自知寡不敵眾,隨即出榜招募義兵。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此時已經是28歲,他看到榜文后不禁感嘆自己不能報效朝廷。身邊的張飛聽到后覺得劉備是一個豪杰,于是與他一同去店中飲酒。其間遇到了正要投軍的關羽,三人一見如故,志同道合,與次日在張飛桃園中結拜,劉備為兄長,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從此三人上報國家,下定黎庶。
從關羽傳來看,劉備與關羽和張飛關系非常好,三個臥則同床,行則同在,恩若兄弟,但沒有明說是不是結拜兄弟。但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劉備對待關羽和張飛的態度,在人前和人后是不一樣的。
在眾人面前,關羽和張飛立在劉備身后,他們是君臣關系,或者是主仆關系,在眾人之后,只有他們三人時,劉備與關羽、張飛是兄弟關系。這就是劉備留住關羽、張飛的手段,以情感留人。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產生于元中時期,流行于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恰恰就是新舊王朝在變更前社會動蕩最劇烈的時期,國內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異常尖銳。元蒙貴族的統治因到了王朝末期而變得極為殘酷,從而激起了民眾的反抗,全國為推翻元朝統治的斗爭如火如荼。
但在各方的義軍如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一方面與元朝軍隊奮戰,一方面義軍之間同時還進行著相互吞并的戰斗,致使元末的斗爭變得十分復雜,而在這復雜的形勢下,起義隊伍中的每個人也都會面臨忠誠和義氣如何取舍的種種考驗。桃園三結義銅雕塑流行于此時,反映了人與人之間講求忠義的道德需求。
推薦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銅關公雕塑款式和擺放
-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
- 校園雕塑的作用
- 作為設別系統的城市雕塑
- 廣場雕塑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
-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
-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別
- 雕塑廠家如何設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
-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