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河北中正銅工藝品制造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收藏本站|關于我們| 在線咨詢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詳情

司母戊銅鼎為啥更名后母戊銅鼎

文章出處:新聞資訊 人氣:88發表時間:2021-04-23

司母戊鼎叫了五十年了現如今被改成后母戊鼎了,以前,“后母戊鼎”在歷史課本中司母戊銅鼎一直叫做“司母戊大方鼎”,上了教科書的東西,叫了五十年的名字,說改就改,誰有這么大的權力?



“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它形制宏偉,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鼎。器厚立耳、折沿,腹呈長方形,鼎身和鼎足鑄有獸形花紋,兩個耳上鑄有兩虎相向張口爭食一人頭,形象???。



銅鼎腹內壁鑄有“司母戊”三字,字體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畫的起止多顯峰露芒。鼎器身與四足為整體鑄造,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之后再裝范澆鑄而成。在當時,沒有近千人協作是不能鑄造成功的,它集中反映了商代冶鑄技術的高度發展和輝煌成就。



     最初給該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他認為“司母戊”即為“祭祀母親戊”。郭沫若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便一錘定音,稱其為“司母戊鼎”。多位訓詁學家引經據典附之,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來了。然而,后有多位學者提出,“司”字應作“后”字解。因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個字,而古代的“后”專指皇后,因此“后母戊”的“后”與“皇天后土”中的“后”同義,這國寶青銅器應改名為“后母戊鼎”。



     中國的青銅器舉世聞名,不僅品種多樣、器型精美,而且造型富有想象力。但是在眾多的青銅器中,有兩件被推為“鎮國之寶”:它們分別是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毛公鼎”和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后母戊鼎”。毛公鼎以銘文多取勝,而后者則以體型和重量獨占鰲頭。



推薦產品

首頁 | 關于我們 | 工程案例 | 產品中心 | 客戶見證 | 常識問答 | 新聞資訊 | 榮譽資質 | 泥塑鑒賞 | 聯系我們
欧美人精品xo|免费国产99久91在线 ||加勒比东京热不卡一区二区ai|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毛片|亚洲青春草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