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為什么鑄造頤和園銅牛雕塑
頤和園的銅牛非常的出名,去頤和園游玩的旅客大部分都會一一跟銅牛雕塑合影,頤和園銅牛位于頤和園昆明湖東堤岸邊,十七孔橋橋頭不遠處,銅牛的形象神態生動、栩栩如生,它昂首安臥于岸邊。吸引了千千萬萬的游客,問題來了,當時是誰鑄造了這頭銅牛雕塑呢?為什么會鑄造一頭銅牛雕塑放置于頤和園中呢?
其實這尊銅牛雕塑是乾隆皇帝鑄造的,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畢竟是一代較有作為的君主。鑄造鍍金銅牛,放置在昆明湖岸邊,還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據科學考證,昆明湖的東堤,比故宮的地基高約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帶便成水患之地,為了防止昆明湖東堤決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設置銅牛,觀察湖水水位線,隨時知道水位比皇宮的城墻高多少,以便加強防護,免使皇宮遭受洪水之災。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边@句是海內外炎黃子孫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傳說中的夏后氏部落長、炎黃部落聯盟領袖、夏朝的創始者。姒姓。亦稱大禹、夏禹、戎禹。鯀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鯀治水失敗的教訓,立足于疏導,終于治平水患。據傳說,大禹每治好一處水患,便鑄造一條鐵牛沉入河底,認為牛識水性,可防河水泛濫。
到了唐代,經過長期沿襲,人們不再把鐵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邊。清代高宗皇帝弘歷,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堯舜禹,襲古人而又標新立異,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傳說,仿唐朝鐵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鑄造了一只銅牛,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榮強盛,銅牛全身鍍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鑄了《金牛銘》,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鐵牛傳頌,義重安瀾,后人景從。制寓剛戊,象取厚坤。蛟龍遠避,詎數鼉(音馱,一種爬行動物)黿(音元,俗兒黿)。 (音灣)此昆明,潴流萬頃。金寫神牛,用鎮悠永。巴邱淮水,共貫同條。人稱漢武,我慕唐堯,瑞應之符,逮于西海。敬茲降祥,乾隆乙亥?!?/span>
銅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作為天河。在天河兩側必有牛郎和織女。昆明湖東堤岸邊設置了“牛郎”,那么織女又在何方?據有關史料記載,昆明湖西側有“織耕圖”,以此象征“織女”。據民間傳說,在昆明湖西墻外某一菜園里,曾發現了“織耕圖”的蹤跡。有一漢白玉石碑,上刻有三個字“織耕圖”和乾隆御筆的方印,這織女如何在西墻外?據分析,在1860和1900年,因為晚清府腐敗無能,頤和園遭帝國主義列強兩次劫難,很多珍貴文物遭受破壞,被偷盜哄搶很多,有一些流失園外,也就不足為奇了。
推薦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銅關公雕塑款式和擺放
-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
- 校園雕塑的作用
- 作為設別系統的城市雕塑
- 廣場雕塑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
-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
-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別
- 雕塑廠家如何設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
-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計要求